說回頭,‘好死’這部電影是關於愛滋病人的,主角不是一個,而是一家人,一家五口,有父有母有姐有妹有弟。故事發生在河南省上蔡縣,上蔡縣在內地可能是敏感字眼,(我未有證實),這3個字為什麼有機會是敏感字呢,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,河南省有幾十個縣包括上蔡在內,被推廣為"經濟特區",正確名稱是「有償獻血」,後被人稱為血漿經濟。
「血漿經濟」是指90年代初民眾透過賣血獲取收益的經濟活動,由於相關人員在採血、供血的過程中管理不善,不少農民在賣血的過程中感染愛滋病。醫院每天需要大量血漿進行急救及治療,在龐大的需求下,民眾響應當局「賣血光榮」的呼籲,造就賣血行業的出現。﹣香港通識教育
未看電影之前,我已經做了準備,看了陳導的訪問,當中有幾句說話感動了我。
未看電影之前,我已經做了準備,看了陳導的訪問,當中有幾句說話感動了我。
"我一向都堅信生命都是應該有尊嚴的,應該是平等的。活著的生命都應該有著自己的過去、現在與可以計劃卻無法預知的未來。" (其實我也相信的)
"同樣是一個鮮嫩的小生命,而這個被叫做馬占槽的小男孩,卻不是這樣。"
這個小男孩正是馬家的小兒,一出生便感染愛滋病,是經過母體感染,一般活不過四歲。妹妹和弟弟一樣,只有姐姐是在父母感染之前出生,算是避過了,但最痛苦的是她會看到親人一個一個離開。電影由2001年夏天開始,直至2002年的春天,一年這個家失去了母親,姐姐學懂什麼是愛滋病,妹妹準備上學,弟弟學懂走路,爸爸... 繼續面對他沒法預知的生命。
生活有很多選擇,只有生與死沒有選擇,這是我對這部紀錄片的最深感受。
後續閱讀: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